2025-09-25
近日,《中国社会保障杂志》聚焦河北“一卡通”文旅创新实践报道,展现了社保卡在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。作为河北省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综合服务商,英国上市公司365深度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,以技术创新和服务赋能,构建了“发卡-用卡-活卡”服务闭环,助力文旅、交通等民生场景数字化升级,推动京津冀“同城待遇”落地见效,实现科技惠民。目前,英国上市公司365“一卡通”服务体系已落地全国21省130多城,持续助力政府提升服务效能,优化民生服务体验。
下文转自《中国社会保障杂志》
“以前逛景区要带身份证,排队买门票,现在刷社保卡就能直接入园,还能听人工智能(AI)导游讲解。”在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,游客王女士刷社保卡进馆后,便在保定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微信小程序中调出AI文旅虚拟数字人,边游览边听讲解。这看似寻常的体验背后,是河北省以社保卡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重塑文旅生态变革的缩影。
破壁攻坚:“河北速度”重塑旅游体验
2023年盛夏,河北省吹响了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建设攻坚的号角。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,省政府成立领导小组,省人社厅立下“军令状”:两个月内攻克文旅等7个场景“一卡通”。彼时,河北省虽已实现社保卡“一人一卡”全覆盖,但各场景技术标准差异大,其中,文旅场景尤为复杂——闸机系统厂商、技术标准各异,成为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“旅游是最直接的民生体验,文旅‘一卡通’的成败直接关乎政策公信力。”时任河北省人社厅副厅长王子余在全省动员会上强调,“必须在两个月内啃下这块硬骨头,跑出‘河北速度’!”
破局的关键在于“四统一”原则,即统一建设思路:以“全面兼容、平滑过渡”为基调,将文旅纳入核心场景目录,避免“各自为战”;统一技术标准:严格遵循国家规范,建设省级“一卡通”服务管理平台,明确统一接口标准,确保刷实体卡、扫电子码均可顺利入园;统一协调调度:建立“日报告、周调度”机制,市县难题可直报省专班,确保24小时内响应;统一核查核验:省级督导检查组逐市抽检,现场解决问题;市级测试组逐点位测试,保障落实到位。
与此同时,省、市、县三级迅速成立工作专班,各部门开启“齿轮咬合”式高效协作:省级人社部门统筹资金、建设社保卡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管理服务平台、提供技术支持;市县人社部门负责辖区用卡环境升级改造与机具提供;省级文旅部门协调“乐游京津冀一码通”系统对接;市县文旅部门则全力协调景区软硬件开发商升级系统和闸机;各景区积极配合保障改造。清晰的协同机制为这场硬仗绘制了精准“施工图”。
老景区改造是攻坚中的难点。以保定古莲花池景区为例,其闸机运行多年,软件版本停留在2018年。改造团队工程师李少辉介绍:“面对老旧系统版本低、数据差异大等问题,我们定制开发了硬件驱动和数据交互功能。”为确保景区正常运营,团队创新采用“双系统并行”策略——白天用旧系统保障营业,夜间全力调试新系统,仅用两天时间便实现了新旧系统无感切换。
2023年8月底,燕赵大地如期兑现承诺,7个场景实现“一卡通”。“两个月打造文旅‘一卡通’新标杆,靠的是打破常规的勇气和为民服务的初心。”王子余抚摸着社保卡上的赵州桥纹样感叹道。其身后电子屏中实时攀升的文旅场景用卡数据,清晰勾勒出这场攻坚战创造的“河北速度”。
智慧赋能:技术创新打造文旅新生态
“一卡通”建设,“通”是基础、“用”是关键。河北省选定保定市为“一卡通”文旅场景深度应用试点,推动社保卡从“能入园”升级为“体验优”。这场试点不仅催生了AI导游、虚拟现实(VR)景区等新服务,更通过数据赋能重构了文旅产业运营逻辑。
“在优化服务上,我们打造了保定居民服务‘一卡通’微信小程序文旅专区。”保定市人社局副局长贾江介绍,“专区构建AI文旅虚拟数字人提供智能讲解,打通线上购票渠道,推出数字文旅‘一卡通’,实现小程序购买文旅年卡和单次票,社保卡持卡人也可凭电子社保码入园。”保定市目前已实现全市文化场所地址、导航、开放时间等内容的线上查询,提供线上图书检索、清单查询等服务,并上线城市名片、手绘地图及VR景区等特色文旅宣传内容。
更深层的变革藏于海量数据中。在保定市人社局“一卡通”线下服务专区大屏上,各景区客流热力图实时跳动。“我们建立了‘一卡通’数据分析系统。例如,直隶总督署数据显示,本周北京游客占比35%,周末为主,30岁—45岁家庭客群居多。游客画像为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提供了决策依据。”保定市人社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涛说。试点以来,保定市已累计投入380万元用于“一卡通”场景应用宣传推广,带动消费超千万元。
2024年12月,全省“一卡通”文旅场景推进会在保定市召开,“保定经验”在燕赵大地生根。各地也结合资源禀赋,进行创新。邯郸市人社部门联动交通、文旅、商户、银联,推出1分钱乘坐旅游专线及优惠购票活动,发展社保卡特约商户,为群众提供出行、入园、游玩、购物等“全链条”服务;张家口市借势后冬奥经济,推出“社保卡+冰雪旅游”,持社保卡游客在崇礼滑雪场享受门票、住宿等打折优惠,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赢。各市联合合作银行推出“刷卡满减”活动,游客用社保卡可享买票打折、购物减免、乘车优惠,“一卡通”升级成“惠民卡”。
如今,文旅场景创新应用在燕赵大地愈发火热。社保卡文旅“一卡通”顺应数字化潮流,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环。其与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,不仅共享了文化旅游资源、保障游客权益,也为特殊群体开辟了绿色通道,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。2025年3月12日, 避暑山庄景区检票处,游客持社保卡刷卡入园游览。
区域协同:京津冀联动绘就文旅同心圆
2025年暑假伊始,保定市民赵女士带孩子在北京用社保卡乘地铁、借书,她高兴地说:“第三代社保卡在手,京津冀三地坐公交、乘地铁、借书、逛博物馆,一卡全搞定!”与此同时,北京市民李先生在位于保定市的淮军公所博物馆,刷电子社保卡顺利入馆参观。这两幅跨越京冀的画面,正是京津冀社保卡“一卡通”协同发展的生动诠释。
京津冀社保卡“一卡通”的推进,始于一次次跨越省界的磋商。2023年12月,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在石家庄签署三地合作框架协议,成立工作专班,建立定期会商机制,并制定推进方案、专班工作方案和应用场景目录,重点覆盖旅游景区、博物馆、图书馆等公共服务领域。
2024年9月,协同迎来法治里程碑——三地人大同步审议通过推进京津冀社保卡“一卡通”的规定,以法律形式明确:持卡人可以凭社保卡在纳入应用项目清单的图书馆、博物馆、景区、公园等场所享受服务。河北省的条款更进一步,鼓励雄安新区以及各设区的市县,探索在交通出行、旅游观光、文化体验等领域实现跨区域同城化服务。这标志着协同从政策推动迈入法治保障新阶段,并为政策创新预留空间。
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。京津冀全力推进社保卡“一卡通”区域协同,重塑文旅格局:北京游客刷社保卡登狼牙山,天津老者凭社保卡入河北博物院,河北学子在首都图书馆持社保卡借书……这些日常便利汇聚成协同发展的洪流。
同时,各地积极推展“一卡通”创新应用。保定与北京推动两地居民服务小程序对接,探索文化旅游、交通出行等场景同步体验;雄安新区立足“未来之城”定位,与北京探索刷社保卡乘京雄城际铁路,便利群众跨省出行。
数据显示,京津冀三地已实现3900多条交通线路“一卡通乘”、193家旅游景区“一卡通游”、24家博物馆“一卡通览”、193家图书馆“一卡通阅”。避暑山庄、山海关和普宁寺等成为京津游客热门的“跨省打卡地”。
内容源自中国社会保障杂志
粤ICP备16033053号 |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8577号 | Copyright 1999-2025版权所有 © 英国上市公司365
地址:中国·广州市天河区软件路15号天河软件园孵化中心H栋二、三、四层